上海三中院分析五类走私形态需引起重视

上海三中院自20153月集中管辖走私刑事案件以来,截至20186月底共受理走私刑事案件264件,审结244件,案件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共201件,占走私案件总数的76.14%。经分析发现,五类走私形态较为突出:一是携带货物、物品暂时过境停留,入境时未予申报。在过境期限内离开海关监管区的过境旅客,对过境货物、物品必须填写申报单,办理相关手续。该类货物、物品原则上免予征税,但仍需申报,否则属于破坏海关监管秩序,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截至20186月底受理该类案件 3件,涉案金额52万余元。二是假借折扣、赠品名义行走私货物之实。向海关申报进口时,部分走私普通货物案件被告人制作虚假报关单证,以折扣价格作为实际成交价格,或将其作为赠品以逃避关税。此类案件占比82%,涉案金额高达8766万余元。三是对可免税进口的货物采用征税进口,采取低报价格偷逃关税。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以及退运返修的货物在通常条件下不征收关税,但流程比一般贸易方式下申报进口流程复杂。部分公司为加快通关速度、缩短工期,对上述进口料件及货物,弃用免税方式而采取征税进口的一般贸易方式,为减少因此而增加的企业额外支出,低报价格进行申报,偷逃关税。四是“内外勾结”共同走私普通货物。“水客”与机场、航空公司、邮政甚至是海关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共同接收、转移走私物品。该类案件隐蔽性高、欺骗性强、危害性大,严重破坏海关监管秩序,社会影响恶劣。截至20186月底,受理此类案件1件,走私物品以进口香烟为主,涉案人数2人,涉案金额23万余元。五是“洋垃圾”非法入境手法多样。部分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采用骗取、利用他人进口许可证,伪报、瞒报、夹藏货物等方式,将铜污泥、铁渣等 “洋垃圾”直接绕关走私带入境内。三年来,我院受理的该类案件中涉案“洋垃圾”累计1095.037吨,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危害。

阅读次数: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