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浦东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浦东金海湿地公园揭牌,作为展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效、行政执法实践成果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平台,普及环保科学和法律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据悉,浦东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与市生态环境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建,旨在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打造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法治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平台。
启动仪式上,市生态环境局、市三中院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的协议》。该《协议》从职能分工、生态修复、法治宣教、沟通协调等方面达成合作,约定三家共建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执行拓展修复场地和项目,将金海湿地公园等协作区域作为展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效、行政执法实践成果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平台。
市高院副院长王光贤表示,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成果,是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上海市委“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保障体系”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创新。
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张梓太指出,三家单位合力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非常有意义,在上海属于首创。新区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生态局负责业务指导包括科普、宣传,市三中院负责涉环境资源案件的法治宣传以及生态基地的联络、组织、修复等工作,三家各司其职,形成了力量凝聚、优势互补、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网,推动了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保护的良好局面。
浦东新区则表示,将共同打造好金海湿地这个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法治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以基地成立为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在法治轨道上擘画美丽上海建设的实景图。
会后,参与活动的领导及嘉宾还前往金海湿地公园科普馆一楼临水平台进行增殖放流,将8000条鱼苗放归自然。